Openness 开放性:一个框架及简史

Openness 开放性:一个框架及简史


最近在考虑软件系统的开放性,看到了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的这篇论文。原文发表于 2017 年。

看完,对于了解和理解「Openness」开放性很有帮助。

下面是我对于这篇文章的翻译整理,部分内容做了标注,最后做了一个小总结。

原文名称: 《“Openness” with and with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framework and a brief history》

原文地址: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057/s41265-017-0049-3

摘要 #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openness」开放性(例如“开放式”创新、“开放式”教育和“开放”战略)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并且与从业者越来越相关。开放性通常深深植根于信息技术 (IT) 中,既可以是创新 IT 的驱动因素,也可以是创新 IT 的结果。为了阐明“「openness」开放性”的概念,我们对开放的跨学科研究范围进行了概述。在此概述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一个开放框架,提出了一个以透明、可访问、参与和民主为特征的“开放”的高阶概念。该框架进一步区分了开放资源、开放流程以及开放对特定领域的影响。为了提供历史背景并了解 IT 在「openness」开放性中的作用,我们讨论了「openness」开放性的两个历史例子:在学术界引入开放科学模型(openness without IT)和开源软件开发的出现(openness with IT)。最后,我们强调了关于“「openness」开放性”的一些担忧和局限性。

介绍 #

本期特刊是关于「openness」开放性和信息技术 (IT) 的。在论文征集过程中,我们将 “「openness」开放性” 广义地定义为:“知识、技术和其他资源的可访问性;行动的透明度;组织结构的渗透性;以及参与的包容性”。我们在这篇社论中进一步讨论了我们对「openness」开放性的定义。根据《信息技术杂志》的使命,我们对「openness」开放性与 IT 之间的共生关系特别感兴趣:我们希望本期特刊有助于加深对这种关系的理解。

了解「openness」开放性和 IT 之间的关系很重要。「openness」开放性可以是新 IT 的驱动因素或结果。开放现象与 IT 往往密不可分。也就是说,「openness」开放性通常深深植根于 IT 中,以至于无法将其与发生开放现象的 IT 平台分开进行有意义的分析和讨论。诸如开源开发和众包(从互联网人群中获取想法或工作)等开放现象不仅仅是由IT“支持的”;它们是由IT“塑造的”(Majchrzak and Malhotra, 2013)。换句话说,IT 不是开放现象的某种被动背景,而是这些现象的核心。尽管「openness」开放性和 IT 之间的这种关系在其他学科中得到广泛认可(如 Peters and Britez, 2008),但它是信息系统 (IS) 学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因此,在过去十年中,IS 学者对「openness」开放性的兴趣日益浓厚。这种兴趣的证据可以在会议轨道中看到(例如,the track on ‘‘Openness and IT’’ at the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ECIS], 2013–17,这是本期特刊的基础);会议(e.g.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FIP] Working Group 2.13 Open Source Software conference series);期刊特刊(例如Crowston and Wade, 2010; Whelan et al., 2014);信息系统协会 (AIS) 开放研究与实践特别兴趣小组 (SIGOPEN) 的成立。

在这篇社论中,我们首先概述了这些主题以及开放性研究的范围。接下来是对开放性框架的讨论。之后,我们通过有和没有 IT 的开放性的历史示例来考虑 IT 在开放性中的作用。最后,我们对本期特刊中包含的论文进行了概述。

关于「开放性」的研究课题 #

在我们主持“Openness and IT”这一栏目以及现在编辑本期特刊的五年中,编辑团队成员处理了 180 多份手稿。回顾这些手稿的主题范围以及更广泛的关于开放性的文献,我们发现学者们认为开放性可以纳入并适用于广泛的现象。界限并不明确,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以质疑所讨论的现象是否真正符合“开放”的条件。

在线社区中的「co-creation」共创形式涉及资源、过程和结果,这些都是“开放的”,提供了一些无可争议的开放案例。案例包括开源软件开发,例如 Linux (Benkler, 2002) 或 Apache (Lakhani and von Hippel, 2003)。其他案例包括开放内容共创,例如维基百科(Germonprez et al., 2011)。 许多概念被提出,用来捕捉「open co-creation」开放式共创的本质。Yochai Benkler 专注于开放式共创的公共和非专有生产模式,并将其称为“common-based peer production”(Benkler,2006 年)。其他人则专注于开放式共创中使用的分工和整合努力的新方法,并将其研究为“新的组织形式”(Puranam et al., 2014)。

「openness」开放性对传统组织和企业具有价值。例如,「open innovation」开放式创新被认为是系统地获取外部知识以改善组织研发 (R&D) ,并因此提高创新性 (Chesbrough, 2003; West et al., 2014)。此外,组织可以将他们的软件开发开源,并与开源社区合作开发对他们有商业利益的软件(A° gerfalk and Fitzgerald, 2008)。组织正在使用「crowdsourcing」众包等开放参与流程来创建或改进产品和服务(Orlikowski and Scott, 2015)。例如,戴尔(Di Gangi et al., 2010)、乐高(Schlagwein and Bjørn-Andersen, 2014)、SAP(Leimeister et al., 2009)和星巴克(Gallaugher and Ransbotham, 2010)等组织已经使用众包来捕捉客户反馈或推进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此外,「crowdfunding」众筹已成为企业家资助新企业的一种方式(Kuppuswamy and Bayus, 2013)。「Sharing economy models」共享经济模型,例如,通常由 Uber 和 AirBnB 等商业中介推动的点对点交换,也与更广泛的开放现象有关(Nickerson et al., 2016; Sundararajan, 2016)。

除了上述“外部开放”的例子,在传统组织的范围内还使用了「open principles」开放原则。例如,在企业环境中采用「open source principles」开源原则,有时称为“内部源代码软件”(Stol and Fitzgerald, 2015),已在许多组织(例如 Philips Healthcare, Ericsson)中流行起来。还强调了与敏捷团队在组织内开放创新网络中协作开放敏捷开发流程的好处(Conboy and Morgan, 2011)。此外,旧自助餐厅中的想法建议箱已被内部众包平台取代,这是新兴研究流的主题(Zuchowski et al., 2016)。“开放战略”是一种内部众包形式,其中以透明和包容的方式制定战略(Hautz et al.,出版中;Tavakoli et al.,出版中)。企业社交软件支持组织内的一系列其他“开放”方法(Leonardi et al., 2013; Schlagwein and Hu, 2017)。

「Openness」开放性也是创建基于“平台”的创新和相应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Benlian et al., 2015; Eisenmann et al., 2009)。开放资源和技术(例如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和开放标准)通常是组织间价值创造形式和相互依存组织生态系统形成的核心(Morgan et al., 2013; Tiwana, 2014)。此类生态系统的示例是围绕 Google、Facebook 和 Apple 的开放 API 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

对「openness」开放性的研究侧重于社会的特定领域和领域。“开放式政府”是关于政府使信息透明化,使过程具有参与性和协作性(Feller et al., 2011; Obama, 2009)。因此,开放数据通常被认为是开放政府的关键基础(Janssen et al., 2012)。历史上,「openness」开放性一直是学术界和“开放科学”的核心(更多细节见下文)。信息技术 (IT) 现在为开展公民科学等研究提供了新的开放方法(Levy and Germonprez, 2017; Wiggins and Crowston, 2011)。在研究结果的发表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支持「open access」开放访问的论点(Suber, 2013),而对于 IT,开放访问更容易实现。在教育方面,已经提出了各种开放教育的方法和框架(Peters and Britez, 2008),包括支持 IT 的开放方法,例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

以上概述介绍了「openness」开放性研究的范围。它还提供了对“开放性”通常意味着什么的直观感觉。然而,我们发现对开放性进行更细致入微的概念理解是有用的。

开放性框架 #

已经提出了属性“开放”和名词“开放”的许多重叠定义和使用。关于「openness」开放性的文献对开放性的含义产生了多种理解和概念上的模糊性(Dahlander and Gann,2010)。在某些情况下,(包括作者和审稿人之间)会出现关于某物是否确实是“开放”的争论。

我们无意强加一个“正确”的开放性定义。相反,我们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框架,学者们会发现它有助于阐明和定位他们对开放性的理解,同时欣赏他人的解释。

人们所说的“「openness」开放性”是什么意思?在开放性文献中,“「open」开放”和“「openness」开放性”用于描述不同的方面并与不同的指称相关。「open terminology」开放术语可以指代更高阶的概念(例如“开放性哲学”);资源的性质(例如“开放数据”);流程的性质(例如“开放式创新”);或对特定领域的影响(例如“开放教育”)。我们在图 1 中说明了开放术语的这些不同用途和含义。

如图 1 顶部所示,许多用途和定义(包括我们在论文征集中指定的那些)将“「openness」开放性”的各个方面或原则称为多维、高阶概念。这种高阶概念有时被称为“哲学”(Peters and Britez, 2008)、“教条”(Mayer, 2016)或“范式”(Chesbrough, 2003)。通常用来描述这个高阶概念的原则有这些维度:获取信息和其他资源;以包容和协作的方式参与;资源和行动的透明度;民主或“民主化”,例如打破排他性结构。开放的对立面是封闭,其特点是保密、排他性和“专有所有权”。这种“开放性”的概念化当然是韦伯式的“理想类型”(Weber, 1904),是对特定想法的原型和程式化的概念化。

如图 1 左栏所示,术语「Open」在许多用途中更具体地指代资源的性质,通常是信息资源。使资源开放的原因在于它可以被广泛访问和使用。例如,使源代码“开放”的是它的公共可访问性(Gacek and Arief, 2004; Goldman and Gabriel, 2005),而使 API “开放”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和使用它们(Benlian et al., 2015; Boudreau, 2012)。简而言之,这里的开放主要意味着可访问性,其中隐含着透明性,因为人们无法访问对他们隐藏的内容。

如图 1 的中心栏所示,在其他情况下,术语「Open」指的是过程的性质。使流程“开放”的原因是人们参与流程的能力被广泛共享。例如,使众包成为“开放”过程的原因在于其定义的“公开呼吁参与”(Howe, 2008)。开放式创新是研发过程的“开放”版本(Chesbrough, 2003),而开源开发是软件开发过程的“开放”版本(Feller and Fitzgerald, 2002)。参与可以是协作的或竞争的,但无论如何,它对许多参与者开放。简而言之,这里的开放主要是指参与和包容,而广泛参与一个过程意味着高度的透明度。

最后,如图 1 右栏所示,术语「Open」可能指特定领域或领域的预期效果。诸如“开放政府”(Obama, 2009)、“开放商业”(Chesbrough, 2007)或“开放科学”(Nielsen, 2011)等框架既不涉及总体概念,也不涉及特定资源也不是特定的过程。相反,这些框架侧重于(预期的)对领域或区域的“开放”效应。通常的意图是领域的“民主化”,从而减少排他性和专有所有权。例如,开放教育是指对消除教育障碍的长期理想的承诺。这里的「openness」开放性意味着特定的社会和政治价值观,以民主、平等和自由主义为导向(见 Peters and Britez, 2008,特别是第 1 章和第 2 章)。这种「openness」开放性的含义符合波普尔的“开放社会”概念(Popper, 1945)。

虽然许多开放现象对于所有这些组成部分(资源、过程和效果)都是“开放的”,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例如,开放资源可能会或可能不会为开放流程提供“参与架构”(Baldwin and Clark, 2006; O’Reilly, 2004)。在许多许可制度中,开源代码可以重复用于专有软件开发(开放资源、封闭流程)。另一方面,虽然众包通常不是基于任何人都可以公开访问和使用的资源,但它仍然是一个开放参与的过程(封闭资源,开放过程)。此外,自由/自由软件运动和开源运动之间长期存在的争议(更多细节见下文)可以从框架的角度来理解。争议主要围绕开源代码在商业上复用是否可行。自由/自由软件运动的主要关注点当然包括领域效应:这一运动基于一套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支持自由软件支持计算机使用并最终支持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的观点。相比之下,开源运动在狭义上主要关注开源开发过程。该运动不持有政治观点,也不认为专有和商业软件本身是不可取的。

我们希望上述高阶概念与作为开放术语所指的资源、过程和领域效应之间的区别为作者、评论者和读者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通过它更准确地理解他们所接受的那种“「openness」开放性”。当然,这些区别只是分析性的:资源用于产生影响的过程。这些区别并没有巧妙地映射到“「open」开放”一词的所有用法。尤其是因为许多用途是模糊的,语言不仅多种多样,而且还在变化。随着新的开放模型的出现,相关的实践也在不断变化。撇开这些警告不谈,我们希望本节的讨论提供一个结构来改进我们对「openness」开放性的概念化以及我们对「openness」开放性研究的相互理解。

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讨论中,IT 一直没有出现。IT 与「openness」开放性有何关系?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回顾了开放性的两个引人注目的历史例子:在学术界引入开放科学模型(非 IT 领域的开放性)和开源软件开发的出现(IT 领域的开放性)。

非IT领域的开放性 #

上述许多非 IT 领域的开放现象对应于历史上的、非基于 IT 的开放模型和方法。从封闭的科学模型到开放的科学模型的转变可以被认为是开放性最有影响力的用途之一。作为学者和科学家,我们习惯于开放科学;例如,发表论文、进行同行评审以及透明的描述方法和发现。然而,科学和学术界在其存在的最长时期都没有以开放的模式组织起来(从希腊古代和柏拉图于公元前 385 年创立的原始学术界到 17 世纪)。

在中世纪,研究数据和方法通常不公开,研究结果描述模糊,许多讲座在暗中进行,以防止听众做笔记。伽利略等科学家用不可读的字谜和密码描述了他们的发现,因此如果其他人复制他们的发现,他们以后可以在不透露实际发现的情况下声称发现的优先权(Nielsen, 2011)。结果出现了著名的争论(例如,开普勒和伽利略之间关于行星观测的争论,以及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关于谁发明了微积分)。例如,在炼金术领域,通常会声称结果(包括谚语 “transmuting lead into gold”),但对相应方法和实验的描述却受到严格保护。在炼金术中,知识被视为神圣,因此受到严密保护(David, 2008)。炼金术学科几乎没有进步也就不足为奇了。

封闭科学背后的总体思路是,科学家和专家将通过共享知识和权力“失去”知识和权力。这种封闭方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科学家的意图,即找到一种方法将他们的发现用于商业用途(Nielsen, 2011),通过专有知识(David, 2004)打动他们的赞助商(赞助人,如美第奇家族)的必要性(David, 2004),当然还包括缺乏开放的文化和结构(例如,同行评审、期刊和社团的概念直到 17 世纪后期才作为科学的替代模式存在,直到 18 世纪才成为其主导模式)。我们可以将这种“封闭性”视为与科学行为相关的竞争性、封闭性范式。

在启蒙运动中,这种封闭的范式受到挑战并最终被克服。“隐形学院”于 1646 年在伦敦成立(Crane, 1972; de Solla Price and Beaver, 1966)。该小组为炼金术等学科推广了另一种方法(该学科逐渐被今天的化学学科取代)。他们的主要想法是通过建立在其他人的发现上来产生新的知识。因此,他们主张“开放获取”,即发表对方法和发现的详细和可复制的描述。“隐形学院”的座右铭,即verba中的nullius或“仅言之有物”,最终成为其机构继任者,成立于1660年的皇家学会的座右铭。越来越多的学术界和大学接受了这一开放原则。科学家们开始发表他们的方法和发现,以供其他人在“开放科学”环境中继续发展。期刊开始出现,第一个是 1665 年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随着新模式主导学术界,期刊的数量迅速增加。通过共享科学知识产生新知识的总体思路可以说是第一个充分利用开放原则的领域。

向「openness」开放性的转变,通常被认为是由于科学的日益复杂。然而,历史研究表明,对开放科学模型的改变较少基于对开放方法整体有用性的认识(正如人们在事后看来可能预期的那样)。相反,由于探究和数学模型越来越复杂,赞助人越来越无法评估他们资助的学者所做的是“科学”还是“骗子”。他们开始要求同行审查,以确认他们的钱花得值,并且他们的赞助不受嘲笑(如果他们被发现赞助江湖骗子)。这方面是当时科学的实际社会经济组织,而不是认识论问题,是引入同行评审和开放科学模型的关键原因(David, 2004, 2005, 2008)。这一历史记录与对科学如何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代际和范式转变的观察一致(另见 Berger and Luckmann, 1967; Kuhn, 1970)。它指出了一个普遍的教训,即开放模型基于并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需要被理解和评估(不仅是通过它们假定的内在品质) )。

“开放科学”成为学术界开展科学的默认方式,可以被视为「openness」开放性的最大成功之一。「openness」开放性的核心优势之一 “获取他人工作并自由构建他人工作的能力”,在开放科学中得到了成功运用。在这里,资源的开放获取,即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学、社团和图书馆流通的期刊上的出版物,是至关重要的。开放科学的案例表明,没有 IT(在这里理解为数字信息技术),开放也是可能的。当然,开放科学需要技术基础设施(例如,巧合的是,邮政服务在 17 世纪在欧洲得到了广泛应用,或者约翰内斯·古腾堡在 15 世纪发明了印刷机)。开放科学模型的许多方面,例如同行评审、开放访问和数据共享,现在可以使用数字信息技术进一步开放(Hardaway and Scamell, 2012; Suber, 2013; van der Aalst et al., 2016)。

IT 开放性 #

最早和最引人注目的“IT开放性”案例之一是开源软件开发 (没有信息技术,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自然,任何形式的软件开发都是基于 IT 的,但 IT 在开源软件开发中扮演着特殊的协调和生成角色。因此,这个案例有助于我们理解 IT 的作用。

当第一个计算机系统在 1950 年代分发时,共享软件源代码是很常见的。硬件(例如 IBM 的大型计算机)被认为是实际产品,而软件则被视为副产品。在其他情况下,已经在开放模型下运行的研究人员和学者通常会共享他们编写的代码。

然而,从 1960 年代到 1980 年代期间,具有封闭源代码的专有软件有所增加。这种封闭性是可能的,因为编程语言编译器工作方式的技术性质(将人类可读的源代码翻译成机器可执行的代码,不能轻易地翻译回原始源代码)。随着应用程序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独立软件”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出现了商业软件生产商(例如 1975 年的微软)。(Ceruzzi, 2003)

自由/自由软件运动出现在 1980 年代中期,作为对专有软件的回应(Stallman, 1985)。自由/自由软件运动的核心是使软件自由的意图(“像言论自由一样自由,而不是像免费啤酒那样自由”)。发起人理查德斯托曼遵循这个想法推出了一个完全免费的操作系统。为此目的,开发并发布了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第一个版本于 1989 年)。基于意识形态的自由/自由软件运动的核心关注点是用自由软件取代专有软件(Feller and Fitzgerald, 2000)。专有软件被视为本质上是不道德的,它阻止用户完全控制他们的计算机,同时阻碍整体社会进步,有利于特定的商业利益。自由/自由软件运动提倡源代码和程序可以免费供任何人使用、分发和修改。

随着 Linus Torvalds 在 1991-92 年开发的“Linux”内核,免费操作系统的愿景成为现实。值得注意的是,Torvalds 宣布了他对 Internet 邮件列表的持续开发,从而增加了其他人的开发支持,并最终形成了 Linux 开发社区。这种基于 IT 的源代码协作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基于社区的开源开发(Lee and Cole, 2003),即软件开发人员基于公开可用的免费源代码以自愿、分布式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创建软件。

Eric Raymond 在 1997 年的几次会议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大教堂和集市”(Raymond, 1999)的论文。该论文反映了共同开发基于公开源代码软件的本质和好处(例如,‘’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这篇论文的影响立竿见影,尤其是促使 Netscape 将其专有的 Netscape Communicator 源代码作为开源代码(今天 Mozilla Firefox 的基础)发布。“开源”一词是根据 1998 年 O’Reilly 自由软件峰会(后来称为开源峰会)的讨论而采用的。

免费/自由软件运动和开源运动共享开放开发模式(可访问代码、参与式开发)。如前所述,他们对如何使用开源代码的期望不同。许多“开源”许可证是“允许的”,因为它们允许将代码用于商业用途,而诸如 GNU 之类的“自由软件”许可证则禁止商业重用。自由/自由软件运动也与强烈的道德问题和进步/左翼政治倾向有关,而开源运动则更加中立,更加“商业友好”。开源已被 IBM 等商业公司所接受(Samuelson,2006)。事实上,今天的许多开源开发人员都是由公司雇佣的(Capra et al., 2009),并且公司经常通过各种措施进行实质性控制(例如,谷歌对 Android 的发展方向有重大影响)。

IT,尤其是 Internet 技术在开源软件开发中的使用方式非常引人注目。例如,互联网技术允许高效访问源代码。它们使对源代码的操作和更改可见且可追溯。互联网技术为分布式人员提供了高效的方式来协作和共同开发代码,同时大大降低了软件开发的交易成本(Benkler,2002)。极低的交易成本可以激发个人对特定实施工作的特殊兴趣(Howison and Crowston, 2014),并为重点项目(可能从未在闭源开发中出现)提供长远的想法。正是这种“远程搜索”机制,被认为是众包等开放式参与过程有效性的核心(Afuah and Tucci, 2012; Jeppesen and Lakhani, 2010)。

此外,我们需要认识到 IT(尤其是软件)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生成性。真正新的 IT 应用程序、系统和商业模式一直在被创造(TCP/IP、点对点文件共享、共享经济模式等)。只有在基于新兴技术可能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生成此类新模型和系统时,才能使用 IT 潜在的低交易成本。因此,IT 产生了新的开放形式。例如,SourceForge(1999 年)等在线代码存储库的开发,以及后来 Git(2005 年和 2007 年推出 GitHub)等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的开发,都极大地帮助了开源软件的开发和分发。

通过 IT 提供的低交易成本和高延展性,现在可以在更多领域实现开放。通过 IT,「openness」开放性的一般原则(透明、可访问、参与和民主)从根本上变得更加有效。因此,IT 改进和改造了现有的开放模型,或者创建了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全新开放模型。

本期特刊中的论文 #

我们现在转向本期特刊中包含的论文。上面对开放性和 IT 主题的介绍可以帮助我们在更大的框架内定位这些论文。

对于特刊,我们收到了 49 份使用广泛的定性、定量、设计和概念方法的提交。从这些投稿中,经过几轮审查、反馈和修改,我们最终接收了四篇论文。每一篇文章都对我们理解开放性与 IT 之间的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本期特刊的主要关注点。

Flath、Friesike、Wirth 和 Thiesse 在他们的论文“复制、转换、组合:探索混音作为一种创新形式”中对“混音”开放内容的艺术和实践感兴趣。他们的分析基于 Thingiverse,一个开放的 3D 打印平台,它允许其用户创建、共享、访问并因此重新组合数字 3D 打印设计。使用六年来关于模型和用户的定量数据,他们的发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混音在开放设计社区中的作用和模式。这篇论文的主题引人入胜,因为它展示了 IT 如何为新领域(在本例中为物理对象)带来开放性,并可以明确地追踪上述开放“相互构建”过程的模式。因此,该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开放资源(例如平台特征)以及开放流程(例如混音模式)。

Gleasure、O’Reilly 和 Cahalane 在他们的论文“包容性技术,选择性传统:众筹图书出版的社会材料案例研究”中关注传统行业的众筹。Unbound 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 (UK) 的出版公司,它使用众筹技术帮助作者筹集出版书籍所需的资金。在他们对案例的研究中,作者专注于社会物质实践、确定筹款实践、维护出版标准、做出创造性贡献和激励支持者。该分析确定了开放实践的多重、纠缠不清的物质、社会和文化方面。此外,作者还展示了开放性原则(此处为参与和包容性)如何与实施它们的领域原则(此处为选择性和排他性)发生冲突。

Wessel、Thies 和 Benlian 在他们的论文“打开闸门:增加平台开放性在众筹中的影响”中关注开放性在平台和生态系统的创建和维护中的作用。特别是,他们对开放与控制之间的平衡感兴趣。他们比较了政策变化前后的 Kickstarter 数据,政策变化放宽了新活动的筛选过程,因此提高了平台的开放性(以潜在活动创建者的访问形式)。他们的分析显示,这种开放性修改的影响和结果喜忧参半。一方面,由于发起的活动数量增加,Kickstarter 的直接收入激增。另一方面,同样的增长也意味着活动创建者和支持者的不确定性更高。创作者面临着不断恶化的竞选支持者比率和较低的竞选成功率。支持者很难找到足够质量的活动。作者得出结论,在某些情况下,增加平台开放性可能会破坏平台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该论文展示了资源开放性的重新配置如何与流程更改以及最终的(业务)影响相对应。

Curto-Millet 和 Shaikh 在他们的论文“开源项目中开放性的出现:openEHR 的案例”中探讨了“开放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稳定和动态的含义。他们的分析是在开放开发临床概念规范的背景下进行的,该规范将用于名为 openEHR 的电子健康记录系统中。基于来自 openEHR 案例的定性纵向数据(例如邮件列表讨论),他们确定了两个相互交织的过程,即蜕变和成熟,它们在开放意义的协商和构建中被制定。蜕变过程侧重于对开放性认识的突变演化,而成熟过程侧重于对开放性特定认识的逐渐发展。本文通过展示“开放性”的含义如何不是固定的和既定的,而是随着时间和背景而变化的,来补充这篇社论。开放式 EHR 侧重于对健康领域的预期开放效果(在本文中称为“原始目标”)——开放式资源和流程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结束语 #

本期特刊有助于我们理解「openness」开放性和 IT。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对「openness」开放性的认可,因为它本质上是好的和有效的。不是这种情况。我们告诫说,开放不是灵丹妙药。使用“开放”方法可能无效(开放可能而且经常失败),或者更糟糕的是,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意外或有争议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不要表现出一种“开放的意识形态”(Gibbs 等人,2013 年),即默认情况下,知识共享和开放式交流是可取的和有效的。虽然透明度被认为是一种用于让当权者承担责任的措施(例如在开放政府中),但相同的“开放”资源和流程也可用于“1984”——类似于“1984”中的监视“光之暴政”(另见 Tsoukas,1997;Zuboff,2015)。即使从自上而下的管理角度来看,透明度也可能导致员工专注于“玩弄”系统,而不是做真正有用和有价值的事情(Birkinshaw 和 Cable,2017 年)。或者,创意工作者可能会因为害怕被视为浪费时间而不愿发展左派、越轨和潜在的创新想法(伯恩斯坦,2012 年)。我们当然鼓励进一步研究“黑暗面”——失败和问题、负面、意外和有争议的后果,以及道德、政治和权力困境——在使用开放性和 IT 方面。

开放性是一个重要而强大的概念,尤其是与 IT 结合时。关键的“开放”方面,例如资源访问和流程参与,可以通过 IT 以全新的方式增强或实施。「openness」开放性已经渗透到社会。坐在共享乘车(共享经济)中查找维基百科(开放内容)条目时,可能会在 Android(开源)平板电脑上阅读这篇(开放获取)社论。「openness」开放性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希望 IS 研究人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旧”原则(如在开放科学中)与“新”IT 的迷人交集的理解。

Acknowledgements #

略,详见原文

References #

略,详见原文

About the Authors #

Daniel Schlagwein 是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信息系统高级讲师。Daniel 是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的副主编。他的研究重点是众包、IT 支持的开放性和数字化工作。Daniel 曾在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和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等期刊上发表文章。Daniel 在欧洲信息系统会议上建立了“开放性和 IT”年度专题。丹尼尔在 2016 年获得了 AIS 早期职业奖。丹尼尔是 AIS SIGOPEN 的创始成员和财务主管。

Kieran Conboy 是戈尔韦爱尔兰国立大学 J. E. 凯恩斯商业与经济学院院长。他是欧洲信息系统杂志的高级编辑。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n Information Systems、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等刊物上。Kieran 之前曾在信息系统协会杂志上编辑过关于开放式创新的特刊。他曾多次在欧洲信息系统会议上共同主持开放性和 IT 领域的讨论。Kieran 是 AIS SIGOPEN 的创始成员。

Joseph Feller 是爱尔兰科克大学科克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他是信息系统杂志的副主编。他对开放现象的研究已发表在信息系统研究、欧洲信息系统杂志、战略信息系统杂志、信息系统杂志、信息技术杂志和其他同行评审的期刊和会议上,以及通过书籍和行业渠道。他曾担任 ICSE 开源软件工程研讨会系列(2001 年至 2005 年)的项目主席、2007 年开源软件会议(IFIP 2.13)的项目联合主席、欧洲会议创新和开源软件赛道的联合主席2008 年信息系统 (ECIS) 和 ECIS 2013、2015 和 2016 年的开放性和 IT 轨道,ECIS 2013 和 2015 年、ICIS 2013 和 2015 年以及 OSS 2016 (IFIP 2.13) 相关研讨会的联合主席,并编辑了七个国际期刊在开放和 IT 领域的特刊。Joseph 是 AIS SIGOPEN 的创始人和前任总裁。

Jan Marco Leimeister 是信息系统教授,并担任德国卡塞尔大学信息系统系主任,并隶属于瑞士圣加仑大学。他是《信息技术杂志》的高级编辑和《欧洲信息系统杂志》的副主编。他是多个研究小组的主任,主题包括众包、开放式创新和虚拟社区。他在该领域发表了大量文章。Marco 于 2014 年共同主持了欧洲信息系统会议。

Lorraine Morgan 是位于戈尔韦的爱尔兰国立大学 J.E. Cairnes 商业与经济学院的信息系统讲师。她对开源软件、开放式创新、众包、开放式商业模式和云计算商业价值的研究已发表在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和 Database for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等期刊上, 在其他网点中。Lorraine 曾担任信息系统协会期刊开放式创新特刊的客座编辑。她曾共同主持欧洲信息系统会议的开放性和 IT 跟踪。Lorraine 是 AIS SIGOPEN 的创始成员。

以上就是这篇论文的大部分内容。

这篇论文,分析了「Openness」开放性在各领域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个框架来描述开放性,定义了开放性的一般原则,和几个重要部分。

设计一个软件系统的开放性,应该就是在这几方面来考虑了。

当前可以看到的各互联网开放平台,大致也就是:

  • 在资源层面:采用开放技术,如开放API、SDK、H5…
  • 在开发过程层面:提供标准化的开发流程和接入方式
  • 在影响层面:提供领域能力输出,跟开发者共建生态,做价值增值

关于软件系统的开放性设计这块,后续再总结。

© 2024 lyremelod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量: